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学习劳模专题

难以忘怀航空情

时间:2015年06月08日 10:31    来源:SAMC
视力保护色:
【字号
  

  

  2011年12月3日,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正处在即将获取TIA(型号检查核准书)的关键阶段,所有49项表明符合性试飞科目都要在年底完成。进入12月以来,所有参研单位都努力提高试飞频率,有时一天要飞几个起落,同时执行多个试飞科目。保障中队的任务也随之变得异常繁重,每天飞行结束后,他们必须在当天晚上将飞行员反映的问题以及机务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全部解决,保障次日的飞行任务顺利实施。

  作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上飞公司阎良保障队长,已是耳顺之年的倪国民已经在阎良坚守了两年,他知道,TIA之后才能真正拉开ARJ21-700飞机局方验证试飞的大幕,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也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而获得适航证,向航空公司交付飞机更是他们这些将一辈子献给民机事业的人们等待已久的时刻……

  如果说中国民机研制是一次长征,这条路上则凝结着他一生的执着与坚守。

  1965年,倪国民进入上飞厂,1973年被推荐赴西北工业大学主修飞机结构设计专业。“当时可以说是中国民机的起步阶段。”倪国民回忆说:“五年后,上飞厂就接到了参与运十飞机研制的任务。”那时候,年轻的倪国民知道,自己的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经过近十年的研制,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成功首飞。倪国民仍然记得当时的天是灰蒙蒙的,上飞厂内人山人海,他站在厂房前的草地上,目睹了运十飞机首飞的那一刻,他说:“那是靠大家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飞机……”但是,1985年2月,运十飞机的研制戛然而止。这段往事令倪国民永远不能忘怀,从那时开始,“让中国人自己的民机翱翔蓝天”就成为藏在倪国民心中的一颗种子,也成为他执着一生的选择。

  1986年12月4日,国务院第125次常务会议决定,抓紧发展干线飞机。从MD82飞机到MD90飞机,上飞厂由此开始了与原麦道公司长达14年的合作。为了企业的发展,倪国民作为第一批学员到美国学习。那段时间,倪国民第一次学习到了先进民机制造理念,体会到当时中国与美国在民机制造上的差距。

  与麦道公司的合作中止之后,为了储存技术力量,上飞厂决定将最好的技术人员送到香港和新加坡的飞机维修公司进行深造。“当时的想法就是用劳务输出的办法将最好的技术人员储备下来,工厂提供所有的条件,挣的钱都归个人,唯一的条件就是工厂开始制造飞机的时候必须回来。”倪国民回忆说:“于是我就带队去了新加坡,开始了我们在国外维修飞机的生涯。”

  是年倪国民已经49岁,这与当年去美国学习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去不知何时是归期。倪国民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苦、累,但是工作靠积累,维修飞机的那段经历后来为我们成功维修安12飞机积累了技术。”而正是通过对安12飞机的修理,上飞厂才取得了适航修理的维修许可证,对于当时的上飞厂而言,可谓意义非凡。生存问题虽然得到解决,而再次研制中国自己的民机,仍然是倪国民心中最大的期盼。

  2000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ARJ21项目的研制,历经15年的艰苦等待,倪国民终于等来了再次自主研制中国民机的机会,但是研制之初人才匮乏,53岁的倪国民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

  倪国民曾经感慨的说:“40年的打拼之路是一个漫长的长征,而ARJ21项目的研制却是中国民机事业渐入佳境、由弱变强的标志。”

  如果说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实现了中国民机由弱到强的转变,他则擎起了一面旗帜。

  一个从修飞机开始工作的人能有多重要?他用一个个奇迹作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2009年7月15日,ARJ21-700飞机101至104架机陆续转场西安阎良,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的重心转移到试飞取证阶段。为确保飞机试验试飞的顺利进行,上飞公司成立了阎良保障队,承担起西安地区所有试验机跟试跟飞任务。2009年8月,倪国民前往西安阎良,开始了他又一次攀登、跨越之旅。崇高的事业与阎良艰苦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虽然远离亲人,每每看到参与研制的飞机冲上云霄,激动之情总难以抑制。”他沉醉于不断挑战、拼搏奋斗的快乐。

  阎良保障队是一只年轻的队伍,倪国民对待年轻人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每当遇到FRR(故障拒收报告)的问题,倪国民总会第一个承担下来,“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人总会犯错,给年轻人多点机会,像我这样年纪大的人应该多承担一些,他们进步才会更快。压力太大可能会毁了他们一生。”

  倪国民的管理理念是:靠大家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岗位做什么,工艺员编制文件的时候,将工装、材料、零件全部考虑到位、准备齐全,工艺、物流配合执行,工艺跟产。“做每件事前都要想文件准备好没?时间充足吗?人力能做到吗?”正是倪国民的严要求,三年来阎良保障队每次工作都按时、按要求完成。

  2011年年底,来到阎良已经第三个年头。每天倪国民第一个来到厂房,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场地,他经常放弃中午休息,一直在现场工作;晚上只要厂房里有人加班,他都亲临现场,和现场赶工的工艺员、工人师傅们一起加班加点;同时,他还开车接送夜里加班的同志,做大家的“司机”;他还担负着管理阎良保障队100多人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每次加班他都会叮嘱:别忘了订饭。倪国民待人谦和,为了让大部分同志回上海过新年,他已经有两个春节留守在阎良一线。虽然上了年纪,但他很少主动要求休息,而且还经常用他的无限激情和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感染着现场工作的每一个人。

  现在的阎良保障队按规矩办事,人员也相对固定,解决了后顾之忧,对保持飞机持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没有去年那么累,队伍带出来了,他们知道怎么做。对飞机跟踪,定期检验、维护,探索出了一套规范和路线。”倪国民对自己一手“带大”阎良保障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现在的他因为这支队伍而感到欣慰,希望他们将来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航空事业。

  如果说阎良将成为他事业的终点,他充满了不舍和无奈。

  45年里,倪国民先后摸过100多架飞机,他能说得出每一架飞机的特性,“造飞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它细分,按章节、按部段、按系统就简单多了,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相对就比较容易……”他说飞机就像人一样,有血有肉,液压油是血液,航电系统是大脑,导管线路是神经。

  他最愿看的是航空节目;他最愿去的是机库;他最感激的是上飞公司。“企业对我不薄。上大学是推荐的,做麦道飞机的时候我第一批去美国学习,人要知恩图报。去美国学习了两次,企业给了很好的机会。做出成绩离不开工厂提供的平台,企业困难时要同舟共济。

  “记得刚来阎良时,没想到有那么多科目和程序,当时做好了在这工作2年的准备,没想到3年了还在这。45年,我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却得到了领导一次次贴心的鼓励。”他说:“如果干得动,我希望可以做C919的铁鸟,那个我在行!”

  真的无法想象没有飞机的日子倪国民该怎么过。他说,和飞机在一起惯了,有飞机在,心头就安稳,没飞机在,心头空落落的,即使眯一会儿,又梦见自己在修飞机。

  家,企业,飞机。倪国民因它们而流泪,也因它们而歌唱;因它们而痛苦,也因它们而幸福。有人问,这三个哪个最重要?他说:“哪个都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连得紧。三个都连着同一颗心,一颗为了中国民机而燃烧的心!

打印页面

相关报道:

服务导航
网上调查| 分享: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