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学习劳模专题

忠诚航空情

时间:2015年06月08日 11:00    来源:SAMC
视力保护色:
【字号

  

  初见王海,给人的印象是一位热情睿智的长者。深入交流,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航空情怀。30 年间,伴随着坚守和不易,他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装配工成长为党支部书记、主任,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免检”的优秀装配工人

  1986 年,王海从海军航空兵第四师服役归来,进入上飞厂(现上飞公司)飞机总装车间任装配工。“在部队里我是做地勤的,也就是飞机维护。对于飞机我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来到这里干老本行,我很高兴。”

  也正是这一年,上飞厂与麦道公司合作开始制造第一架MD-82 飞机。

  “MD-82 飞机尾部有一个自带的机腹登机梯,上面有8对调节点,由于梯子较长、且属于折叠式收放,梯子比较软,调节任意的调节点对其余点位都会产生影响。制造时,通常会花很多时间用于调节,否则,机腹梯的收放会不平衡。”王海回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有许多攻关任务需要去解决,类似的“慢工出细活”自然落在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手里。老师傅给了他一本装配大纲,让他慢慢摸索,确保质量。

  接到任务,王海不急于求成,他从16 个调节点开始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他发现,装配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最难的是定位,起始的定位不准,后面的点都会有影响。发现这个规律后,王海对定位看得特别仔细,全盘考虑所有调节点的相应位置,再细化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将每个点都调到最恰当的位置。

  “整个调节完成以后,美国麦道公司的质检员检查发现效果非常好,他们问是谁做的,我说是我。他们问怎么做的,我把方法告诉了他们。他们说这是最合理的一个方法。”说到此,王海颇为自豪,当时的老外也竖起了大拇指。此后,王海接到的所有任务,他都能找到最好的方法,保质保量完成,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中美双方质检员信得过并“免检”的优秀装配工人。

  党建行政不分家

  善于“把握规律、认识规律、学习经验、创新实践”,让王海很快成为飞机总装车间的骨干,也使他可以更好地胜任新的工作。历任飞机总装车间、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王海将生产管理经验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对于如何发挥支部凝心聚力作用,选人、用人上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2012 年,上飞公司党委任命王海兼任飞机总装车间党支部书记和保障中队党支部书记,这项任命让他有点忐忑。“说实在的,当时心里真有些没底。兼任两地的支部书记,真怕两边都做不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海记忆犹新。

  刚到阎良,王海便发现外场工作的差异。“西安外场试验试飞工作的特点是‘短、频、快’,时间短,确保第二天的飞行任务;试飞任务频繁,必须快速响应,工作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求无缝对接。”

  意识到这一点,王海协同行政领导,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等作用,树立“底线”意识,发挥“大协作”精神,确定“一盘棋”思想,形成流程清晰、因地制宜的外场管理模式,确保试飞改装、飞行保障、故障排除、构型落实等任务保质保量按节点完成。

  试飞之初缺乏流程和制度,王海与外场试验队负责人一起逐步探索,把握底线:不能因为尝试了新的办法、新的流程导致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的发生。“我是部队出身,部队主要培养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航空工作也是讲规范、讲纪律、讲要求的,管理制度不能超越红线。”提到质量安全,王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经过不断摸索,外场人员逐渐有了自己的“默契”。保障中队的工艺员、质保、适航人员统一安排在一个办公室,从设计输入到编制工艺文件、质量会签、适航选项,一气呵成,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当场指出、修改完善。

  在紧张的跟飞期间,王海也不忘做好思想引领。不管是空速校准、颤振、失速等一系列高难度试飞科目,还是进行高寒、大侧风、自然结冰等特殊气象条件下的专项试飞,对于保障工作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任务,王海亲自“带”,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他与工作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飞机的试验试飞是不能耽搁的。在阎良工作,可以感受到一种很强的工作推动力,那就是快速推进工作、快速解决问题,这一工作理念已成为每一位队员内化于心的工作文化。”在王海和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保障中队在ARJ21 飞机外场试验试飞、取证保障工作中的成绩得到广泛认可,党支部也多次获得各级组织颁发的荣誉奖项。

  “战场”上的锤炼和保障

  外场如战场,如何能够捷报频传,关键在人才。在保障中队,35 岁以下青年比例高,大部分队员在入队时都缺乏工作经验。针对这个情况,作为党支部,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培养专业人员,“孕育、铸造外场试验试飞的队伍”。

  根据外场特点,王海发挥自己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给年轻人压担子。“人在实践中,业务会得到提高。虽然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摇摇晃晃,但是我们在他们背后安排了一批老师傅支撑,带领他们干好工作。”王海认为,战场上,让队员们每天“打仗”,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锤炼,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外场,队员们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时间一长,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这就需要党支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王海也尽其可能地予以关心解决。通过组织的慰问、帮困活动,利用个人休假期间到队员家中家访,在驻地组织业余集体文娱活动,解决队员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和谐、安定的驻外氛围。而对于他自己,在外场几年,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个人困难,无论是女儿高考还是爱人生病,他都坚守岗位,以身作则让队员们敬佩。

  “每次在停机坪看到发动机启动,我内心都会有喜悦的感觉。选择这个职业,是出于兴趣,也是一种志向,坚守这么多年,实际上是我对航空的一种情怀。”30 年的“老航空”,4 年多的外场保障,王海从一线工人到一线管理者,带领团队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2015 年,带着“上海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王海将在飞机维修中心主任这一新的岗位上,继续坚守,不断拼搏,为ARJ21 新支线飞机航线运营、维修服务助力。

打印页面

相关报道:

服务导航
网上调查| 分享: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