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中央翼IPT团队纪实

时间:2016年12月28日 16:34    来源:
视力保护色:
【字号

  中央翼,包括前、后梁和上、下壁板、左右一号肋等次级组件,如一个“火柴盒”,平嵌于中机身内部,连接左右机翼结构,承受两侧和机身重力,为飞机受力最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最重要的部件往往也是最难研制的部件,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之前几架份由中航工业西飞国际供应。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进一步提高主制造商能力,提高装配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公司决定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央翼部件,在103架机上首次实施。

  摸透研制之难 开启项目规划

  “自主研制”“首次实施”,又是一次无经验靠摸索、强攻关迎挑战的“研制苦旅”。自主研制中央翼,工艺流程是什么?技术难点在哪里?制造风险如何预防?客观问题猝不及防。C919大型客机101架机要首飞、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要总装下线,103架机自主研制的时间有限,“一司两地”开展工作,人力不足怎么办?

  客观困难摆在面前,墨守成规、止步不前向来不是上飞的风格,时间紧,成立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中央翼IPT团队,集中众人智慧。人不足,调派精兵强将,一个顶仨,上飞公司立刻成立涉及飞机部装车间、项目管理部、制造工程部、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适航管理部、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物流中心在内的103架机IPT团队,专攻中央翼研制工作。

  为提高自动化装配生产能力,几年前,上飞公司引进五条先进生产线,C919大型客机各大部段在生产线上进行装配,中央翼也不例外,但具体研制阶段,生产线和部分零件、工具仍有短缺情况。等待,势必影响周期,IPT团队发挥各方面优势,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推进工作。他们从梳理计划入手,拉条挂账、明确状态,项目安排、生产调度、产品采购、质量控制、工艺分解、装配细化等方面全面标明已具备条件、亟需条件、解决周期、责任人等。

  计划如同行动指南,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团队坚持“两条腿”走路,对于工装干涉问题,一方面了解供应商的返修周期,另一方面掌握上飞公司自身返修能力;在新技术掌握上,一方面从西飞公司借鉴相关材料,另一方面赴外“取经”,学习西门子840D自动化设备、自动制孔设备操作,与西班牙Aritex公司进行技术谈判、商务谈判;在产品采购上,一方面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另一方面走“快速采购通道”,确保“粮草”到位……盘活各方面资源,尽早具备开工条件。

  无畏前路之艰 接受各方挑战 

  开工过程,挑战层出不穷,技术准备需要明确,新工装需要制造,设备应用需要快速上手,本以为是万事俱备,只需快步前行,谁知,攻坚之路才刚刚开始。

  技术准备方面,新产品投入生产前需进行一系列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顶层技术文件、细化技术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都要一一明确;设备工装方面,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装要与生产线“搭界”,精度要求非常高,且上飞公司之前并未制造过相关工装;项目进展方面,工装、零件、大部件都需要上飞公司自主研制,仅前后梁腹板等机加件就组织零件制造车间首席技师团队进行课题攻关,装配过程复杂程度更是不言而喻;设备应用方面还不熟练,上飞公司第一次和西班牙合作工装生产线,短时间无法快速上手,零件、部段与生产线也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经常会遇到干涉、尺寸不匹配等尴尬,这些可以预知的与突发的情况都考验着IPT团队。

  没有问题何谈攻关,没有困难何谓挑战!IPT团队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而他们,确是一群敢想敢做的上飞人。为应对技术准备方面挑战,IPT团队前期在生产线准备时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从技术顶层至技术细节全面了解,制定采购表及装配大纲,编制工艺文件,生产过程中,现场工艺和操作紧密结合,工艺员既担任技术分解的角色,又担任翻译的角色,在文件参考上细致入微,在质量规范上有章可寻;关于设备工装方面,IPT团队负责物流和采购的职工按事情的轻重缓急两手准备,一方面及时购买,另一方面了解公司内部实力,就部分工装进行自制,两处着力,确保周期满足生产需要;项目进展方面,IPT团队加强与钣金制造车间、数控机加车间、热表处理车间、工艺装备中心的联系,根据生产进度安排生产任务,零件、机加件、部件等几乎并行生产、打磨; 围绕设备应用方面的挑战,团队技术人员主动和西班牙供应商合作处理、共同提高,针对干涉、设备和工装强度等,双方在权衡生产线和零件材料、工艺、精度、应力多方面因素后,给出可执行方案。

  在摸索中前行 在攻坚中成长

  摸透问题、直面挑战、分解困难、逐一攻克,IPT团队全员在摸索中前行, 在攻坚中成长。这支平均年龄才30岁出头,以80后、90后为主导的IPT团队,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中央翼研制工作中闪耀着熠熠星光。

  队长张宪朝,将人、机、料、法、环、测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按生产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各职能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作为团队中的“老大哥”,他经常鼓励团队中的年轻职工敢于举手提问,敢于伸手解决。高级技师周志强,担任中机身中央翼班组组长,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是团队的“发明家”,零件装配有干涉,调整不到位,他就自己设计辅助工装,把“拦路虎”一一“踢”除,还给工艺提供很多其它“金点子”,争取以鼎新的方法使研制达到最佳效果。团队中的工艺员尽力提前吃透工艺文件,为接下来的操作争取时间。操作员姜诗中,把在德国习得的离线编程、设备操作知识,应用到实际装配过程中,为赢得项目节点,与艾寅、李飞虎等一起连续奋战36个小时,攻破了自动钻铆首次在本体件上的成功。方伟杰、杨勇梁等技能骨干更是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在生产一线上挥洒汗水。工艺女将梁艳琴,虽身怀有孕,但她每天坚持跟产在一线,把自己所知技术毫无保留地告知操作员,因现场环境相对较差,团队希望她承担其他工作,少做一些跟产的工作,她却说:“没关系,突破难关的过程也是很好的胎教。”

  这支80后、90后、新职工居多的IPT团队,面对问题不回避、面对挑战不犹豫、面对困难不畏难,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挺进,正如张宪朝所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103架机中央翼研制战役,一定能够实现自主研制的心愿。”

  中央翼自主研制并非一蹴而就,为了同一个目标,IPT团队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施。队长带头干,骨干冲在前,全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自主研制中央翼的目标,为103架机接下来的总装装配工作奠定基础。

打印页面

相关报道:

服务导航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