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21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50年代

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实现首飞,标志着中国喷气式客机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首款按照国际标准自主研制的喷气支线客机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具备可接受安全水平,可以参与民用航空运输活动。

 

2015年11月29日,注册号为“B-3321”的ARJ21飞机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标志着国内航线首次拥有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也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

 

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总装下线。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公司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飞机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飞往上海,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正式以成都为基地进入航线运营,这是我国民用飞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天空首次迎来自己研发的喷气客机。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成功首飞。

 

2018年3月9日,上飞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立。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中国商飞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上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上飞公司的发展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始新征程。

 

2020年6月28日,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分别接收首架ARJ21飞机,标志着ARJ21飞机正式入编国际主流航空机队。

 
2022年5月14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交付飞机成功首飞。
 
2022年9月29日,民航局在北京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C919飞机型号合格证(TC),这标志着中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C919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时指出,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2年11月29日,民航局在上海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C919飞机生产许可证(PC)。这是C919大型客机从设计研制阶段到批量生产阶段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2年12月9日,中国商飞公司在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向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交付首架C919大型客机,这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意味着三十多年来,全球民航运输市场将迎来最新一款全新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


2022年12月18日,中国商飞公司在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向印尼翎亚航空公司交付首架飞机,这是中国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海外市场。


2022年12月29日,中国商飞公司向市场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国产喷气支线客机迎来了其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3年5月28日,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2023年10月30日,中国商飞公司首批2架ARJ21客改货飞机交付,标志着国产商用飞机系列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90年代中美合作生产麦道90系列飞机1992年3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签署中美合作生产40架干线飞机项目协议,由国内四大航空工业企业承担飞机机体70%国产化的制造和装配工作。通过合作生产MD-90系列飞机,不仅满足了中国民用航空的需要,缩短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航空工业水平的差距,最大的意义在于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形成了民用飞机分工合作生产的组织模式。

 

 

MD-90机翼对接

 

MD-90尾段吊装                                                                            MD-90机头对接

 

1995年8月22日,MD-90-30干线飞机零件生产开工,1998年8月,受波音兼并麦道、MD-90-30飞机同步停产的影响,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报请国务院批准,合同改为制造两架,2000年9月两架MD-90-30干线飞机交付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首架MD-90干线飞机试飞成功后,上飞干部职工欢欣鼓舞。

 

首架干线MD-90-30飞机取证仪式

《解放日报》报道MD-90-30飞机取得试航

MD-90-30飞机交付

90年代起承接生产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上飞与波音的合作始于1995年。是年2月,上飞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波音飞机公司签署了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1000架份生产合同,1996年12月,又增加签署了500架份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生产合同。

1999年6月16日,首架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发运,随着速率提升。2001年7月12日,上飞举行第100架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交付仪式。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首飞并成功的进行了各项飞行试验,此举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在1980年5月《航空周刊》上说:“‘运十’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的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

 

英国路透社北京1980年11月28日电讯评价运十飞机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欢迎“运十”凯旋

试飞员发表感言

 

 

 

1981年12月8日,运十飞机转场试飞北京,首都各部委67个单位,4600众人参观运十飞机。

运十飞机先后试飞转场到北京、哈尔滨、广州、昆明、合肥、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地,并七次飞到拉萨参加援藏任务。

 

 

 

1983年12月29日,运十飞机试飞到昆明,恰逢百年罕见大雪,飞机机翼根部积雪达一米厚。

 

 

 

1983年12月23日,运十飞机转场到广州,为外贸公司运送13吨出口商品。

1984年1月31日,运十飞机从成都转场试飞到海拔3540米的拉萨贡嘎机场,为支援西藏建设,运十飞机于1984年3月连续为西藏自治区运送44吨急需物资。

80年代

 

80年代中美合作生产麦道80系列飞机20世纪80年代,上飞走上了国际合作之路。1985年3月,中美双方签署合作生产25架MD-82飞机协议。该项目由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提供总数为25架MD-82飞机的机头、机身尾部、半机翼等大部件和机身零组件,由上飞按照麦道飞机公司提供的图纸、工艺标准进行机身卸装、半机翼对接、机身机翼对接、全集系统安装、功能试验和试飞交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上飞第一次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这显示了中国决心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发展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

 

 

 

 

1986年4月1日,中美合作生产首架MD-82飞机在上飞举行开工典礼。

 

 

MD-82首架机身机翼对接仪式

MD-82大十字对接

MD-82总装现场

 

 

 

经过100天的奋战,上飞于1987年5月23日完成首架MD-82飞机的总装,并在完成喷漆后,于同年6月8日转入试飞前的准备工作。

 

 

 

MD-82飞机移出喷漆厂房

 

 

 

 

1987年7月2日,首架MD-82飞机按计划实现首飞,并于7月26日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试航证,7月31日交付北方航空公司后即投入运营。

 

 

 

 
  

  

 

 

 

70年代研制大型喷气式专机:“运十”1970年8月,国家下达了研制运十飞机的任务,代号“708”工程。运十飞机是由中央直接指挥、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国家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62个具体单位集体创作、大力协同的产物,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拥有了自己设计制造大型飞机的复杂技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以前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而且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前苏联、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为我国大型飞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十飞机04段机身生产现场                                                             运十飞机06段机身下架

 

 

 

运十飞机中外翼总装

 

 

 

1979年8月1日,用于飞行试验的“运十”02架飞机开始进入系统总装。同年12月,“运十”02架飞机总装完成安装调试,功能试验和测试等项目。

 

50年代建厂从修理和改装飞机起步

1950年9月1日,军委民航局上海办事处在龙华机场从参加政治学习的两航员工中抽去掉一部分人,正式建立了飞机修理队,对遗留机场的美式C-46、c-47运输飞机残机进行修复,从此开始了修理和改装飞机的历史。这个日子,成为上飞的诞生日。

1951年2月12日,军委民航局华东办事处宣布成立“军委民航局机械维修厂上海分厂”,由此,正式建厂。

50年代至70年代,上飞修理和改造伊尔、米格、里-2、波-2、米-4等型号的苏制飞机,80年代修理苏制安-12飞机,90年代以后修理美制大力神C130飞机、麦道系列飞机、运八等飞机。上飞凭借着精堪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在业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第一架经修复的美式C-46飞机从龙华机场重上蓝天,军委民航局局长钟赤兵发布命令予以嘉奖,并将该机命名为“上海号”,以至纪念。

 

1950年来,军委民航局上海办事处在龙华机场召开修复C-46飞机庆功大会。

 

改制成功的里-2飞机作最后检查

 

修理和改装伊尔-10飞机

修理和改装米格飞机

 

50年代试制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飞龙一号”

在修理各种飞机的过程中,上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干部职工都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造出飞机。在当时国民经济“跃进”形式的推动下,上飞于1958年8月4日作出“制造水上飞机向国庆节献礼"的决定。通过组织力量,客服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仅用48天,于9月23日完成第一架水上飞机的制造任务,并将飞机命名为“飞龙一号。”

 

研制水上飞机“飞龙一号”                                           水上飞机“飞龙一号”下水

 

服务导航
网上调查| 分享: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