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的大型科技工程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都收获了长年耕耘后的成果。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不懈努力。2017年,中国航空工业将再次迎来重要里程碑——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C919即将迎来首飞,而在它的诞生地,那里的人们,过去一年又在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在距离上海浦东机场三公里远的地方,是中国商飞祝桥基地。中国人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C919正在这里,为即将到来的首飞紧张准备着。王海,今年54岁,是飞机总装车间的主任,整整一个上午,他在这架飞机里外上下,跑了无数个来回。直到中午吃饭前,才终于站下来歇了会。
Q&A
记者:您觉得您2016年是在为谁辛苦?
王海:2016年肯定是我们C919的项目,因为是首架,也是争取在不久将来首飞。C919大飞机即将首飞,这里每天有上百人围绕着这架中国人自己打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忙碌。为了赶进度,这里大部分的员工都住进了位于上海市郊的浦东总装厂区。
王海:一周只能回去一次吧。家里会有一些埋怨,回去一次就拼命把家里一些事情做完,做一个弥补。
在C919首架机的前舱,一群年轻人正在和厨房柜“较劲”。这个在现场指挥雷厉风行的姑娘叫任娟,在一群或儒雅或强壮的小伙子里,格外显眼。
Q&A
记者:2016年忙吗?
飞机总装车间内装饰系统工艺负责人 任娟 31岁:很忙。平均每个月的加班超过一百个小时。整个2016年是没有出行计划的。
记者:那家里呢?
任娟:家里我有一个小孩,两岁多,我也经常给他灌输这个概念,因为从他知道我是造飞机的,他会很骄傲,每天看到飞机,天上飞的飞机,他会说:“妈妈这是你造的飞机。”我跟他说我要加班,他说妈你加班要造飞机,他会觉得很自豪,没有很闹,家里人很理解。
除了任娟,还有很多因为C919回不了家的人。
Q&A
飞机部装车间 组长 孟祺菁 31岁:像我们这里昼夜换班,基本上是不回家的,连续18天不回家,基本上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寥寥无几。说真的,我女儿四岁,有可能还是小,我家有可能回去得少,我女儿真不要我,不开玩笑,有的时候我回去她会说:“爸爸你出去、出去,加班加班去。”心会很酸。但是想想女儿还小,长大她会理解,爸爸是做大飞机,为了做国家事业,想想也光荣。
C919目前已经进入首飞前的最后调试阶段。而在现场,二三十岁的八零后几乎占据主力。29岁的周琦玮,已经是C919电缆敷设组的组长。从接到C919任务开始,这个有些幽默的大男孩就立誓,飞机不首飞,他就不刮胡子。结果留到现在,自己一张娃娃脸上,胡子倒是越来越浓密了。
Q&A
记者:2016年忙不忙?
周琦玮:很忙,非常忙。做6.5天、休0.5天。
记者:2016年觉得国家最让你骄傲的事是什么?
周琦玮:我觉得做大飞机就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因为外面的世界现在接触的越来越少了,每天窝在自己的飞机里面,这个可以说是我的工作,也可以是我的生活。
56岁的孟见新是为数不多的老技工,当年曾经干过中国人第一款干线客机运10,去新加坡修过波音、空客,如今,他每天在现场救急,解决最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Q&A
记者:您觉得您2016年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孟见新:这个是国家一个重点项目,人家说中国梦,其实这也是一部分。目前情况,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因为飞机在做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间这个地方可能会要赶工。或者有的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这个地方停那个地方就要先做,所以说很多的活穿插在一起。
老孟说,他也快退休了,想想自己干了一辈子航空,马上就能够见证这架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飞机,飞上蓝天,他觉得自己辛苦也值得了。
记者:是小孙子还是小孙女?
孟见新:外孙。现在我一回去,(他)就要看我手机,“看大飞机、大飞机”。
记者:这么小就知道?
孟见新:嗯,他就知道,两岁他就知道这个C919,我外公做C919的,做大飞机,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