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这天,室外气温低得可怕,现场又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冷风阵阵,即使在机舱里开展工作,时不时仍能感受到冷风吹过飞机,飞机抖动的感觉。外场工作的职工应该穿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吧,实则不然,飞机总装车间航电电气班组班组长商喜庆迎面走来,前一晚,为了全面配合飞机相关工作,他带领班组职工忙到凌晨4点,去倒班宿舍调整了一下,又赶到了外场,赶紧跟制造工程部副部长王辉汇报一下试验整体情况。
“你们都穿得太少了,这样很容易冻坏的。”听到这样的问题,商喜庆说:“你不知道,穿厚了,干活不方便,如果把衣服放在飞机上,忙起来忘记了,又容易成为多余物。”商喜庆宁可自己“冷”,也要确保上机干活灵活、高质。针对这个问题,王辉说:“我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冷,没空回家拿衣服。”前几周,上海已有了春的感觉,自从那时,他便现场跟产,王辉家住临港,距离不远,可就是没空回家,“快了,大家很努力,离今年第一个小目标不远了。”
为完成今天的任务,供应商早晨六点就赶到现场,拿出电脑配合上飞公司工艺员了解相关工况,随着一个个数据的变更,显示端口显示出相关部件的整体状况,通过这些数据判断试验工作的成功率。在供应商眼里,上飞公司无论是工艺员、质量员还是操作工,好学、勤奋、能扛几乎是每人的“态度标配”,“你看,我穿着你们公司的工作服,领导不把我们当外人,我们的冷暖也关心。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合作,表面上我们是供应商和主制造商的关系,私下我们像兄弟一样,一起睡倒班宿舍,趴在同一张桌子上小憩,COMAC非常关注技术和细节,我觉得,这架飞机不错。”
一点连着千条线,为了保障好外场,各部门、车间领导带头,现场办公,这已经由机制变为上飞公司传统。机上干活,项目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制造工程部、物流中心安排职工轮流值班,天气寒冷,行政保障部送来姜茶,安全环保部负责机上、机下安全。“去年做支架时,基本从早晨八点干到晚上十二点,我们称之为长班,现在是超长班,24小时都由一人负责,尽最大努力配合好现场。”生产管理部的职工说。
说真的,确实辛苦、确实累,但大家依然在努力坚守,在他们看来,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到C919大型客机项目,不流点汗,怎么能干出型号?不吃点苦,怎么能造出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