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弘扬工程师文化② | 做好该做的 多做能做的

时间:2024年08月05日 09:32    来源:
视力保护色:
【字号
  一名飞机制造工程师,不仅要快速输出工艺方案,还要能够匹配生产进度,让技术方案快速落地。
 
精雕细琢飞机这件“艺术品”
 
  “做好该做的,多做能做的。”这是吴熙经常说的一句话,“飞机制造工程师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具备底线思维,以服务生产为导向。技术能力要够强,才能够支持现场的工作,才能够兜住底。制定的技术方案都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满足制造符合性为底线,通过经批准的设计路径认证下来。” 
  一架民用客机通常由上百万个零件组成,整个工艺过程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这也要求飞机制造工程师必须要注重细节。不注重细节,策划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会有一些小瑕疵,小瑕疵达到一定级别,就会对飞机的质量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葛磊认为,对于飞机制造工程师来说,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因为飞机制造工程师背后承担的是千万乘客的生命安全。
  在葛磊的心目中,飞机是一件艺术品。通过工艺人员的策划,再加上现场人员的操作,把飞机从三维数模的虚拟空间里面完全呈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就类似于一件艺术品的实现。
  “我天天待在现场,飞机看不腻,感觉它有一种工业的美感。”在吴熙的观念中,工程师只有天天去看飞机,才会对它有更多的想法,才能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从工艺技术领域想出把飞机造得更好的方法,让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尽快落地。
  由于父母同样从事飞机制造行业,吴熙从小就处于一个“飞机就在身边”的生长环境。小时候看父亲与同事们组装飞机驾驶员座椅上面的救生类设备,再帮他们一起推到下一个总装车间,让吴熙印象很深刻。实实在在地接触飞机,让吴熙切身感受到飞机的神秘,也引发了他对于飞机的喜爱与好奇。
  “飞机制造工程师有了好奇心之后,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促使他去学习了解行业内先进的飞机工艺理念,有了工艺的理念思维后,才能把飞机造得更好。”贺亚俊说道。
 
“多走一步”是为了让队友“少走两三步”
 
  飞机这一产品,不论是它的设计验证、工艺流程,还是产品实现过程都非常庞大复杂,不是靠几个人就能做出来的,所以在吴熙的观念中,飞机制造工程师一定要有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飞机制造的全流程,工艺人员就如同一座贯穿始终的桥梁,不仅要给操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解决他们所有的后顾之忧,还要积极主动团结设计人员不断优化改进设计,大家一心同体、同题共答,才能让飞机越来越好。
  回忆在阎良跟随ARJ21飞机试飞的那段经历,吴熙说道:“那时候外场领导赋予了工艺技术人员很大的权力,就是说让工艺技术牵头带领操作、质量、调度、物流等人员形成一个个小的攻关团队,大家通力协作保障科目试飞,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感觉就是酣畅淋漓,虽然很累,但是干得很开心,团队的凝聚力很足,战斗力很强。”
  一个团队最好的状态就是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对团队和自己都是有帮助的。自己往前走一步,就能够让别人少走两三步,葛磊认为这是协作达到的最好效果。
  比如产品实现过程中,工艺人员在设计端需要考虑怎么吃透设计意图,在装配端需要考虑实际操作,如果说工艺人员只考虑理论上的工艺实施,不考虑现实操作情况,也许能把产品造出来,但这个过程就比较让人痛苦。所以工艺人员一定要现场跟产,知道干活难在哪。
  飞机制造工程师解决现场问题需要团结协作,团结协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沟通。任何问题难解决,吴熙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各方人员都存在信息差的话,大家就很难说到一起去。同时坐在一个办公桌,面对面沟通,不行再到飞机上看一看,消除信息差,处理问题的效率就会很高,问题不断解决后的满足感也会更强。
 
“创新”必须要做,也要“静下心”去做

  技术创新是保证飞机生命力和生命周期的核心动力,从开始策划、定义,再到攻关一项技术,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工程师夜以继日、不断积累。“对于飞机制造工程师来说,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静下心来去做。”吴熙说道。
  葛磊认为,创新并不是说像风筝断了线一样飘在天上,而是要严谨、科学、求实,以结果验证为标准,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做相应的评估。技术能不能落地?现在落地的可能性是多大?要通过分析已有的最佳数据,咨询值得信赖的专家,分步实施探索。
  “飞机制造工程师做技术创新前,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或其他专业技术一定要有所了解。这样才会对自己专业的局限性和别人专业的一些优势性,以及自己和别人专业之间的结合产生思想碰撞,或者说有一个发现点,从里面不断深入、迭代,让别人和自己的技术都有所提升。”葛磊说。
  年轻人有朝气,容易产生各种想法,有想法之后就会有干劲,有干劲之后就会用各种想法把它做出来,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气。在贺亚俊看来,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对于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飞机工艺技术管理者,吴熙也表示,“创新允许失败,但工艺人员真正开始策划技术创新工作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预期,设立一个基准目标和卓越目标。预期效果和最终成型的效果可能有一部分差异,但在整个技术攻关过程中,飞机制造工程师要始终为了卓越目标去奋斗。”

打印页面

相关报道:

服务导航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