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培育工程师文化⑤ | 零号车间只争朝夕,做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时间:2024年09月11日 14:52    来源:
视力保护色:
【字号
  我们希望有人能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很固执,总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排斥任何人拿出不一样的想法来跟大家交流,我们认为或许这就是工程师文化。
 
  不要我认为,而是他需要
 
  既要有想法,也要能把想法转换成现实,这是作为一名大飞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郭家宁认为,在航空这一领域,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正是因为对地面、水面交通速度的不满意,人们才产生出能不能飞起来的创新想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可能根本不会有飞机这样一种产品存在。
  需求催生创新动力。2021年,伴随着上飞公司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号车间”应运而生,担负起从前瞻性创新到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过程中诸多实际项目和产品的试验试制责任,把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零号车间这一创新平台应用到型号生产,形成生产力,在飞机批生产阶段发挥更大效用。
  在郭家宁的观念中,如果技术处在一种“黑箱”的状态,是非常不利于真正把它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一定要摸透底层原理,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才会有创新的需求和方向。郭家宁说:“目前零号车间研发的AGV类产品,它的机械、架构、控制逻辑都是我们从底层自主开发的,也因此,我们可以在飞机制造的特定场景下发挥更多创新创造。”
  作为零号车间主任,每当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走得不太顺的时候,郭家宁也常与同事交流反思,在他看来,“科研技术人员可能具有非常雄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但最终真正把飞机造出来的是车间工位上大量的操作人员,所以说在公司内部,操作人员就是工程师的客户。”作为一名大飞机工程师,不能用大量的“我认为”“我理解”去代替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和需求,因为工程师不是在为自己创新,而是在为用户服务。要认清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把握准用户需求,只有这样,工程师所做的创新产品才是有竞争力的产品。
  近期,蔡玲玲研发出一款用于外场油箱排故的工装,如何判定它好不好?郭家宁说道:“这个好不是我们说好就是好,而是要去到维修交付中心,拉住用它的人询问观看工装的使用效果,如果他认为好那才说明我们的创新产品做到位了。”
  “在零号车间,我们崇尚的是‘接地气’,能够实打实用得上,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蔡玲玲说。
 
  以“百家争鸣”的差异化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由于零号车间目前研发的一些前沿项目不是上飞公司的传统业务,因此也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面对这些,郭家宁虽然苦恼,但他始终坚信,有些工作虽然今天可能看不到效果,但不能说未来上飞公司就不该做,而且零号车间研发产品的目的并非是要替代,而是在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与合作,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现在大家能够在零号车间看到的一些产品与其他兄弟单位的都不一样。”郭家宁非常自信。比如一些单位侧重研发常规固定翼飞机,通过分布式动力布局做改进,那零号车间就另辟蹊径,通过串列翼加动力斜置布局开发全新概念的垂直起降飞机,让更多的技术方案在零号车间这一创新平台得到充分实践与探索。
郭家宁认为,一些前沿项目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呈现,现在都还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也需要大飞机工程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共同支撑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大飞机工程师,在认准自己方向目标的同时,也要存在自省的对内观照。因为正确的洞见,并不一定是一次性就可以得到的,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要做的是继续更深入地检验,而不是否定自己。郭家宁和团队成员也经常会在质疑中反思自己研发的创新产品有没有意义。正如同周子宣所说:“创新毕竟是做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谁也不能保证每次创新想法都有效,但就算是试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什么不行,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给大飞机工程师一个能够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飞机是一款高度复杂,以技术为导向的航空产品,不同于消费产品,它来不得任何一点包装、修饰和掩盖。所以在郭家宁的观念中,飞机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在商用飞机制造企业内,工程师要永远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而且要为工程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工程师的能量与创造力。
  在零号车间,技术讨论非常自由,允许工程师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遇到技术难题时,周子宣吃饭、走路,甚至下班途中碰见同事都会讨论得喋喋不休。周子宣说:“我们也会争论得很激烈,因为每个人的观点和出发角度不同。有分歧,我们就拿数据说话、拿原理说话、拿数学说话,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示意图,做公式推导。”
  在周子宣看来,分歧并不会给大家造成压力,相反这种互相的交流讨论是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因为创新确实需要一个非常放松的环境,工程师不能太有压力,太有压力思维会被局限住。经过头脑风暴,甚至经过大家争论之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一定比一个人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会更加好。
  聊起这个话题时,郭家宁也非常感慨,“不止是吃饭的时候讨论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睡觉的时候都在想问题。”郭家宁举了一个近期让他很感动的例子:就在去年,零号车间研究一项翼尖成型工艺时,想要通过一个压力袋在内部胀型让翼尖整体成型,但这个压力袋始终找不好,试了很多种常规复材的制袋方法都不行,直到有一天,蔡玲玲拿了一个和面的袋子去试,这个袋子是硅胶材质的,效果竟意外的好。郭家宁笑着说:“这是蔡玲玲在做饭和面的时候想到的,大家这种自我驱动非常触动我,因为科研工作也是只争朝夕的。”
  对于蔡玲玲来说,加入到零号车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零号车间里很多工程师都是航空爱好者,对航空、对飞机都有着强烈的热情,有一些工程师自费考取飞行驾照,还有将近10%的工程师家里自备3D打印机,有飞机工装、零件的新想法就随时画出来,打印出来,这种自由创新、激情创造的氛围,不仅感染了她,也让她更加深入地触摸到做飞机装备以及工装的“灵魂”。  

打印页面

相关报道:

服务导航
关注我们: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201324 总机:0086-21-20855703 传真:0086-21-2085882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